1984年,烟台等14个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年来,烟台作为山东外贸发展主力军,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进出口值屡创新高,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90年代初期烟台年进出口值不足40亿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烟台抢抓经济全球化机遇,外贸进出口值实现跨越式增长,2006年、2008年、2012年、2021年进出口值分别突破1000亿、2000亿、3000亿、4000亿大关,2023年进出口达4568.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市外贸进出口值3427.5亿元,同比增长1.7%,再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开放自信的烟台外贸“气场”。
“交友”遍天下
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综合业务一处统计科科长徐雯介绍,改革开放伊始,烟台市进出口贸易国家和地区仅50余个。随着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2023年烟台外贸伙伴达到226个国家和地区,几乎覆盖全球。
“我刚开始办理报关业务时,客户比较固定,货物的进出口国家也不算多。”烟台中和全运物流有限公司报关业务员盛佼章说,十多年来他从一张张报关单上切实感受到了外贸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报关单上贸易国别不断丰富。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烟台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由2013年的560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2111.7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8.4%提高至46.2%。
“我感觉进出口国家越来越多,像格林纳达、巴巴多斯这些之前只在地理书上见过的国家字眼,好像忽然走进了自己的生活。”盛佼章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烟台外贸企业全球“交友”,朋友遍天下。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627.9亿元,同比增长7.4%。
“换挡”闯全球
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烟台市的主要进出口商品。随着烟台市制造业体系不断完善,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电子、造船、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提速换挡,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牢牢占据进出口领域的“头把交椅”。
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是烟台一家从事整车出口的加工制造企业,旗下多款车型远销海外市场。走进通用东岳的生产车间,各种汽车零部件整齐排列,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一辆辆崭新的整车便可从生产线上驶出。
“我们公司进出口环节涉及的汽车零部件品类近1万多种,归类难度大,资金占用高,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极大挑战。”该公司关务总经理马文骏介绍。
海关指导企业通过加工贸易手册管理开展业务,免征进口关税,极大降低企业造车成本,同时建立归类数据库,将合规归类数据纳入“归类先例辅助查询系统”,有效缩短验放周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3年,烟台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值达2004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43.9%。
“筑巢”赋新能
开放平台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外贸进出口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为外贸提质增效赋能添动力。
2000年4月烟台出口加工区获批设立,2009年9月烟台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烟台保税港区,港区空间、政策优势和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2020年9月,烟台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充分发挥有力推动了烟台外向型经济全面发展和稳定增长。2023年,烟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155.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5.3%。
坐落于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自2004年便在这里“扎根落户”。20载的时光,该园区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完成了从生产单一游戏机产品到集游戏机、手机、小家电、机器人及关键零组件等多类消费电子产品为一体的综合型生产基地的转变,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开展游戏机整机全球维修业务,实现了从‘贴牌加工’向‘服务和加工双驱并进’发展。”该园区营运总监邱沧淮表示,目前全球维修业务已经成为园区内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今年前三季度,企业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额超3.6亿元,同比增长41%。(赵雯雯、曲媛媛、房劭华/文)